供暖季里,室外寒风咆哮,室内温暖如春。可是,暖气来后,你有没有泛起这些不适:咽干、嗓子痛、皮肤干、头晕、胸闷……如果你有以上症状,那你很可能患上“暖气病”了!
究竟什么是“暖气病”,
而我们又该如何远离“暖气病”呢?
今天新利体育集团就来为各人科普一下。
作甚“暖气病”?
冬季室内暖气开放,门窗紧闭导致空气流通不畅、干燥,会引起免疫功效和对抗力的下降,导致人们泛起差别水平的内热外寒症状。供暖期常泛起的急躁担心、鼻咽干燥、头晕眼花、皮肤发紧等,这些症状医学上称为“暖气病”。
来来来,赶忙跟新利体育集团做个小测试题,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患上“暖气病”。
如果您同时切合这些症状中的任意五条,那您可要小心了,“暖气病”或已找上您。
“暖气病”的危害有哪些?
造成“暖气病”的最大原因在于人体水分丧失。正常情况下,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。使用暖气后,室内干燥,丧失的水分就更多,长时间处于这样的情况中,呼吸、心血管、泌尿系统和皮肤、眼睛部位等都会随着“遭殃”。
呼吸系统
有了暖气后,干燥温暖的室内无异于一个病菌的"温床"。研究标明,当空气湿度低于40%的时候,伤风病毒和其他能引发熏染的细菌滋生速度会加速,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引发疾病。暖气房里温暖干燥,恒久待在暖气房里明显的症状是口干舌燥,容易泛起嘴唇干裂、咽喉鼻腔干燥,甚至引起干咳,如果在暖气房间里久待又不注意补水,就很容易引发上呼吸道熏染、支气管炎等疾病。
泌尿系统
来了暖气后,屋内太干,如果又经常忘了喝水,要小心,尿量会越来越少。正凡人尿量每天应该在1500—2000毫升左右,它能起到冲洗尿路、制止熏染的作用,如果尿量过少,会增加患泌尿系统熏染和尿路结石的危害。
心血管系统
供暖刚开始时,恰恰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时期。在室内温度较高的情况下,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外出接触冷空气,使血管收缩、痉挛,导致血压骤然变革,引发疾病复发。另外,如果室内温度较高,同时不注意补水,则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,给心脑血管疾病的爆发带来可能。
眼睛
冬季户外风干物燥,如果回到室内又因为温度高造成机体缺水,会影响泪液的循环,造成干眼症。另外,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"红眼病"的危害。
皮肤
冬季,人的皮肤自己就容易干燥、瘙痒,来了暖气后,室内温度较高,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,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而导致断裂,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。老年人皮肤瘙痒,不当抓挠还会造成湿疹。
如何预防"暖气病"?
专家给出以下建议:
01室温不凌驾22摄氏度
要想预防“暖气病”,控制好居室温度、空气湿度最要害。通常,室温在18℃~22℃左右,湿度50%~60%为宜。因此,在调控好暖气温度的同时,要增强保湿,可以使用加湿器,或在室内放水盆、经常用水擦洗地板等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02每天通风半小时
冬天为了包管室温往往紧闭门窗,温度虽然高了,可是室内空气、细菌病毒无法清除,因此开窗换气必不可少,早晚各开一次窗,并清扫室内卫生垃圾,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半小时,可以使室内空气焕然一新,减少呼吸道疾病的爆发。
03增补水分
在温暖的室内要注意多喝水,每天需要饮用1.5—2升水,才华包管人体不缺水。 可多吃些富含水分的水果,如苹果、梨、香蕉、橘子、葡萄等;箍梢远喑砸恍┦蟛⒕哂形氯刃灾实氖称,如芝麻、萝卜、蕃茄、豆腐、银耳、黄瓜等。干燥的冬天还要预防干燥上火引起的口腔溃疡等疾病。如果泛起任何不适症状,一定要实时到医院就诊。
新利体育集团提醒各人
在享受暖气的同时
也要注意预防“暖气病”
赶忙转发给朋友们!
祝福各人过个温暖健康的冬天!